山西哪里可以放生蚯蚓,论山西龙山石窟的开凿年代

发布时间:2024-04-10   来源:未知    
字号:

一、放生晚上可以吗

1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石窟位于山西太原附近,古称“昊天观”,是中国北方现存最早、最重要的道教石窟,现存9个洞窟,主要造像建于宋元之交的蒙古窝阔台期间(1234-1239)。1920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和关野贞开始调查研究,解放后国内各地学者(西安王子云、杭州史岩、广州陈少丰、太原张明远、成都胡文和等人)也陆续进行了研究。近年有两个国家级研究项目涉及到这处石窟,首先是山西大学张明远教授主持了1999年全国艺术科学“九五”期间一般课题“龙山石窟研究”,其成果《太原龙山道教石窟研究》一书2002年出版;同时有四川社会科学院胡文和研究员主持了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“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”,其最终成果《中国道教石刻艺术史》(两卷)于2004年出版。

2、研究者们重要的分歧之是龙山石窟何时最初开凿?因为有造像题记为证,所以主要洞窟的年代没有大的分歧。但是,对其中部分洞窟却存在不同意见。常盘大定和关野贞首先认为,有两个洞开凿于宋代;已故著名雕塑史家史岩则提出首创于唐代的可能,但此观点未被普遍接受;1993年由国家文物局教育处组织编写的《佛教石窟考古概要》一书仍然认为龙山石窟诸窟均为元代作。近几年张明远的专题研究比较详细的论述了唐代的可能性,并具体的提出了建于高宗至玄宗时期(650-755年)的推测。然而胡文和在新著中强烈反对这一观点,他主要对这两窟的造像服饰、座式、背光与头光进行比对,认为与其他洞窟属于同一类型、同一时期,只是略早而已。

山西哪里可以放生蚯蚓,论山西龙山石窟的开凿年代

3、本文在文献和造像实物两方面重新进行了检视。

4、最先涉及到龙山石窟开凿时间的是1262年的一篇碑文,称宋德方“甲午(1234年)游太原西山,得古昊天观故址,有二石洞,皆道家像。壁间有‘宋仝’二字,修葺三年,殿阁峥嵘……”明代成化年间的《山西通志》提出(昊天观)“元贞元初建”这一含混的说法,后被理解为“元元贞元年”,并为以后的历代地方志传抄。近年来研究者发现这个年代是错误的,因为宋德方已于48年前去世。清代后期编撰的《嘉庆重修一统志》将“元贞元初建”修订为“唐贞元中建”。可是这一新提法未被人注意。文献上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宋仝,他为金代人。《金史》卷九十提到“吏部主事宋仝降漷阴县主簿”,事为大定七年前不久。“贞元”年号有两个,一为唐、一为金。宋德方所见有道像的二石洞是否为金代所开呢?因为从造像风格上看,金代也有颇似唐代之处。

5、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基础上,本文对以上三种开凿年代(初盛唐、宋、金)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。着重从造像配置、主题、窟型、造像形式与风格、凿刻技术、服饰等方面进行了考证,并与同期四川等地道教造像比较。本文支持唐代开凿说,但提出修正,认为“二石洞”的开凿年代不是初、盛唐,应在中唐的德宗贞元时期(785-805)。

6、李凇男,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,博士生导师,美术学博士,研究领域,汉唐美术史和宗教美术史,目前主持国家重点项目“中国道教美术史研究”。主要著作有《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》、《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》、《远古至先秦绘画史》等。

7、【山西朔州崇福寺】洗涤心灵的圣地

8、崇福寺,古名林衙寺,俗称大寺庙,位于朔城区东大街,坐北向南,东傍城垣,西毗民舍。山门临街,门前蹲石狮一对,门上悬“崇福寺”竖匾一方。寺内建筑巍峨高耸,青墙碧瓦,甬道纵横,幽静清雅,古朴之风浓郁。它是一座沿袭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的佛教寺院,也是同朔地区现存规模最大、总体布局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之一。

9、崇福寺为唐代名将尉迟恭于唐高宗麟德二年(公元665年)奉剌命特建。金代扩建,又经明、清两代修葺,成为当今一处殿阁巍峨,气势恢宏的佛门巨刹。

10、崇福寺历经辽、金、元、明、清多次重修,沿街扩建,形成现在的规模。寺院南占地23400平方米左右。全寺五进院落垂直地排列在中轴线上,各重院落为传统的四合院模式,自前往后设。主要建筑10座:山门、天王殿、钟楼、鼓楼、千佛阁、文殊堂(东配殿)、地藏堂、三宝殿、弥陀殿和观音殿等。寺内建筑规模宏大,布局工整,层次分明,色调和谐,前后左右浑然一体,犹如一幅古朴典雅的水墨画。

二、放生天下第一功德是谁

1、从辽金修葺到现在的完善,每个年代的人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着它。记不得是从哪个年代开始,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,附近区县的人都会成群结队地来这游览,来陪伴这位红尘中的圣物,以暂时地融入它的简约和神性当中。在片刻之间享受内心的平静与自由。

2、它被岁月剥蚀过的痕迹,依然记着千年以前的光阴。这里的一水一木都感知着沧桑变更。苍翠虬劲的古柏,静默神圣的殿宇,一脸宝相的弥勒,端坐莲花的观音,还有翻飞的胡燕,叮铛作响的檐铃,无不向人展示着它的久远,它的内涵是无比的丰富。

3、一走进老街,每个人都会停下脚步,倾听从寺院传出的铃声,那清脆绵软的铃声回荡在耳边,人就有点魂不守舍了。喧闹的市声无法掩盖它的悠扬久远。

4、常常觉得有许多欲望撕扯着内心,而无法排遣,以至于彻夜难眠。想着找一诗意的栖息地疗治内心的彷徨与孤独。但滚滚红尘利来利往,寻一清静之地比寻一知己还难。

5、崇福寺山门由一对威猛的石师把守禅关,匾额格外醒目。天王殿古色古香,钟鼓楼如一对孪生兄弟,左右峙立。千佛阁在明代以前是收藏经书的藏经阁。把藏经阁布局在佛殿之前,在汉地佛极为罕见,不知是谁这样标新立异、别出心裁。不过,明代重修时,似乎认为这种布局太出格了,在殿内添置佛像千尊,更名千佛殿。遗憾的是这些佛像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毁掉,空空如也。现在这儿开辟成为了文物陈列室。阁楼为两层,下层设围廊,上层设勾栏平座,使建筑看起来更加壮丽。

6、崇福寺坐北朝南,布局严谨,主次分明。院内的红墙碧瓦,在苍苍古柏的覆盖下,显得幽雅而静谧。四周的现代化建筑与古老的寺院显然毫不相关,它们各自沈浸在自己的梦想、骄傲与辉煌的历史中,并且向同一时代的过客讲述著不同时代的故事。到寺里来参观的人,自然也愿意暂时逃脱都市的文明,掠过明清时代的幻影,去追寻那个女真王朝所遗留下来的智慧。

7、弥陀殿是崇福寺的主殿,也是全寺之精华所在。这座金代遗留的殿宇,在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冲刷、地震灾害後还能保存完好,实属不易。主殿雄踞在高大的台基上,台基上有宽敞的月台,衬托出殿宇的瑰丽与宏壮。檐下“弥陀殿”匾牌是金代原物,脊上的琉璃鸱吻也显示出古代殿堂特有的华丽与尊贵。殿内四壁满绘壁画,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,端庄慈祥,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。壁画上方为飞天,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,气势夺人,画工精细,设色以朱红、石绿为主,色彩绚丽,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,大殿更加金碧辉煌。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,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,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。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,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,将军居中,神志昂扬。戗兽、垂兽巨口獠牙,气势威武。整个弥陀殿集建筑、壁画、塑像、背光、琉璃、棂窗、匾额等于一体,虽经历代风雨寒暑,至今仍光泽灿烂。

8、从建筑史的意义上讲,弥陀殿别有意义:从殿基到殿顶的构造全部为金代原物,这在中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少有的。主殿采用的建筑技术减柱法和移柱法,扩大了殿内的空间,节省了建筑材料,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大胆创造。殿上的装修,尤其是前檐隔扇和横披窗上的棂花非常精致,图案纹样多达十五种,古拙洗练,当是名家手笔。这些饰品亦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珍品。

9、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,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。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,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,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。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,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。崇福寺,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,再现于朔州大地。

10、在崇福寺,只需调息凝神,便会得到很多。可以感受到蓝天的开阔和静谧,得到空气的湿度和温度。经过许多尘嚣侵扰的心灵陡然回归到旷古未有的宁静之中。我们可以忘却红尘,忘记许多的羁绊和不如意,可以在它清静的氛围中享受一下久违的宁静和悠闲,心中仿佛充盈着一汪清涟的水,一尘不染,清爽之极。它不去估计那缕清风提前到来,哪些情感可以追忆,值得等待,它的沉默和宽容让所有经过它的生灵都能学会忍耐与坦荡。


参考资料
放生来源
放生心得
环保生活
放生姻缘